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新闻 >
媒体新闻/ Media news

厦门不断完善防控机制 防艾工作取得成效

编辑日期:2017-12-09来源:福州市鼓楼区左海医院

  今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厦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厦门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进一步完善防艾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强化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防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防治艾滋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厦门市政府每年都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行重点倾斜和专项管理。“十二五”期间,厦门市艾滋病防治经费平均每年达142.26万元,有力保障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7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继续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理念,积极落实国家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机制,全面扎实推进防艾各项工作。2017年11月由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召集各防艾成员单位召开了全市重大疾病联席会议,要求各部门把健康融入所有的工作计划和政策当中,部署落实“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各项任务。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防治艾滋病重在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先行。“十二五”期间,在厦门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协调组织下,厦门市逐步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卫生计生、教育、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将艾滋病防治知识送到了千家万户。

  近年来,厦门市各大高校也不断加大防艾宣传力度。如2014年集美大学组建全市第一支“艾滋病防治宣传志愿服务队”,厦门大学开展了“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厦门理工学院连续多年开展防艾知识创意大赛,华侨大学、厦门医学院(原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等都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今年,厦门市高校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亮点不断。2017年2月,市疾控中心与集美大学合作,在厦门市开启“青爱小屋”项目工作。6月28日,市疾控中心与厦门大学就入学新生防艾教育和加强HIV检测等工作达成合作意向。9月5日“厦门会晤”期间,厦门大学举办了“美好青春我做主”大型艾滋病宣传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以及参加厦门会晤的外国元首夫人、代表团团长夫人共同出席。

  目前,市、区疾控中心已与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合作,以开展青年学生志愿者培训、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图片展、主题文艺汇演、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艾滋病有奖知识问答、征集志愿签名、防艾青春健康微电影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在青年学生中进一步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倡导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积极干预高危人群 遏制艾滋传播

  针对静脉吸毒者开展以美沙酮维持治疗为主的干预工作。美沙酮维持治疗是国际公认的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有效干预措施。自2008年厦门市首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开业运营,截至2015年底,厦门市两家门诊(长康美沙酮维持治疗站和天济美沙酮维持治疗站)历年累计治疗近2000人,累计有24名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吸毒者曾接受了美沙酮维持治疗,为减少患者因吸食毒品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减轻其因毒品成瘾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减少艾滋病经静脉吸毒途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厦门市两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还获评全国优秀门诊的殊荣。

  针对厦门市艾滋病以性接触传播途径为主的特点,重点针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开展行为干预工作。全市月均干预暗娼约2000人次,月均干预男男性行为者约700人次,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每年免费发放约4万支-10万支。干预工作取得一定效果,据调查目前厦门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流动人口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厦门市每年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均以流动人口为重点,深入其聚居地和工作场所,通过举办大型巡回宣传活动,开展免费体检、义诊、咨询,组织有奖知识问答,赠送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挂历、扑克、围裙等小礼品等形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活泼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不仅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艾滋病知晓率,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

  艾滋病检测监测体系覆盖全市六区

  目前,厦门市已建立了艾滋病确证实验室2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3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艾滋病检测网络。全市有18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覆盖全市6个区,常年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年平均咨询检测7480人次。2017年1-10月,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完成HIV血清学抗体初筛检测296974人次,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6%。2010年起,随着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实施和艾滋病疫情的变化,厦门市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由之前的1个增至6个,分别针对静脉吸毒者、暗娼、医院侵入性治疗人群、外来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和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主动监测,每年监测2800多人次。通过综合监测检测体系,收集特定人群中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及相关信息,分析各类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率及流行趋势,为厦门市科学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

  增设治疗点 落实“四免一关怀”

  2012年12月1日厦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正式从市疾控中心转移到定点医院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17年在第一医院总院又增设一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极大方便了厦门岛内艾滋病患者。这两个治疗点每周开诊,每月提供2次的CD4 T细胞抽血检测服务,较好满足了全市艾滋病病人的取药、治疗和随访检测等需求。

  2013年10月,厦门市印发了《厦门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建立“市—区—社区三级病人随访管理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和作用,给病人就近求医带来便利,提高了随访率和随访频次,使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

  在做好HIV/AIDS患者随访管理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厦门市广泛开展艾滋病病人、感染者关怀慰问活动。“十二五”期间,在市红十字基金会支持下,慰问困难患者4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50多万元。

  开展孕产妇筛查 预防母婴传播

  厦门市积极开展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对阳性者积极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厦门市所有助产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共50多家机构参加了孕产妇艾滋病抗体筛查血清样本的采集工作,其中近20家还承担了血清样本的初筛检测工作。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厦门市孕产妇孕期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逐年上升,绝大多数产妇孕期就得到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

  保障用血安全 防止医源性传播

  厦门市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的管理,防止艾滋病病毒经血源传播,确保用血安全。各医疗单位积极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毁形和有关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目前厦门市未发现本地通过输供血或医源性传播的艾滋病病例。

  全民参与防艾 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2008年,厦门男男性接触者成立了自己的草根组织——厦门志愿者群(后改名为“厦门福桐工作组”、“厦门市彩虹艾滋病咨询服务中心”),常年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开展艾滋病咨询、行为干预、艾滋病关怀等志愿者服务工作,每年干预男男性行为者近2000人,发放男同安全套4万多支,配合疾控机构检测男同血清500-600人。

  2012年7月,厦门市举办了全省首个两岸和香港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艾滋病患者代表参加的“关爱艾滋,反对歧视”座谈会。2013年海西同心社在市疾控中心举办厦门分社成立仪式,同年9月集美片区男男志愿者组织——蓝湾社区也加入艾滋病防治队伍。厦门市基督教青年基金会自2009年起深入社区开展艾滋病宣传工作,2012年还申请了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开展针对普通人群的艾滋病反歧视工作。2012年,厦门市一些艾滋病患者成立艾滋病关怀小组,建立了艾滋病患者交流QQ群,为治疗患者提供心理咨询与疏导等工作。

  承接国际合作项目 汲取先进经验

  “十二五”期间,厦门市先后承接了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极大提升了厦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

  2017年9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福建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厦门市也将出台《厦门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将针对艾滋病防治的重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继续强化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切实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综合干预的实效性、检测咨询的可及性、随访服务的规范性,全面落实血液核酸检测、预防母婴传播、救治救助等政策措施,探索有效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措施,进一步发挥好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继续将厦门市艾滋病控制在较低流行水平。

  链接:厦门市艾滋病流行特征

  ■疫情总体保持在中低水平流行态势,但病例分布呈现地区差异。目前,厦门市6个区按《中国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标准(试行)》,有4个区已经达到了二类县(市、区)的艾滋病流行水平,即辖区内报告现存活的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AIDS(艾滋病)病人总数在100人-500人区间。

  ■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现住址为厦门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男女性别比为9.7∶1,青壮年人群(20岁-49岁)占85.8%。男性病例远多于女性,主要与厦门市病例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有较大比例有关。

  ■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比超过异性性传播。2014年起,厦门市新报告现住址为厦门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同性性传播占比首次超过异性性传播。2017年1月-10月份,经性接触途径感染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9%,其中同性性传播占比为55%,异性性传播占比44%。

  ■青年学生病例继续呈现增多趋势。2010年-2013年厦门市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占新报告病例数的4.44%,而2014年-2017年10月期间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占6.31%,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防艾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郑蓉蓉)

  文章来源:http://www.fjhfpc.gov.cn/xxgk/gzdt/mtbd/201712/t20171204_712872.htm
版权所有:福州市鼓楼区左海医院 网站备案号:闽ICP备09003251号-23

厦门不断完善防控机制 防艾工作取得成效

来源:福州市鼓楼区左海医院 编辑日期:2017-12-09
  今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厦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厦门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进一步完善防艾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保障能力,强化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防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防治艾滋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厦门市政府每年都将艾滋病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进行重点倾斜和专项管理。“十二五”期间,厦门市艾滋病防治经费平均每年达142.26万元,有力保障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2017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继续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理念,积极落实国家的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机制,全面扎实推进防艾各项工作。2017年11月由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召集各防艾成员单位召开了全市重大疾病联席会议,要求各部门把健康融入所有的工作计划和政策当中,部署落实“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各项任务。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群众防范意识

  防治艾滋病重在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先行。“十二五”期间,在厦门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协调组织下,厦门市逐步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卫生计生、教育、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将艾滋病防治知识送到了千家万户。

  近年来,厦门市各大高校也不断加大防艾宣传力度。如2014年集美大学组建全市第一支“艾滋病防治宣传志愿服务队”,厦门大学开展了“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厦门理工学院连续多年开展防艾知识创意大赛,华侨大学、厦门医学院(原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等都持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今年,厦门市高校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亮点不断。2017年2月,市疾控中心与集美大学合作,在厦门市开启“青爱小屋”项目工作。6月28日,市疾控中心与厦门大学就入学新生防艾教育和加强HIV检测等工作达成合作意向。9月5日“厦门会晤”期间,厦门大学举办了“美好青春我做主”大型艾滋病宣传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以及参加厦门会晤的外国元首夫人、代表团团长夫人共同出席。

  目前,市、区疾控中心已与十几所大中专院校合作,以开展青年学生志愿者培训、举办艾滋病防治知识图片展、主题文艺汇演、艾滋病防治专题讲座、艾滋病有奖知识问答、征集志愿签名、防艾青春健康微电影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在青年学生中进一步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倡导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积极干预高危人群 遏制艾滋传播

  针对静脉吸毒者开展以美沙酮维持治疗为主的干预工作。美沙酮维持治疗是国际公认的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有效干预措施。自2008年厦门市首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开业运营,截至2015年底,厦门市两家门诊(长康美沙酮维持治疗站和天济美沙酮维持治疗站)历年累计治疗近2000人,累计有24名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吸毒者曾接受了美沙酮维持治疗,为减少患者因吸食毒品引起的违法犯罪行为、减轻其因毒品成瘾引起的疾病和死亡、减少艾滋病经静脉吸毒途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厦门市两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还获评全国优秀门诊的殊荣。

  针对厦门市艾滋病以性接触传播途径为主的特点,重点针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开展行为干预工作。全市月均干预暗娼约2000人次,月均干预男男性行为者约700人次,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每年免费发放约4万支-10万支。干预工作取得一定效果,据调查目前厦门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流动人口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厦门市每年的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均以流动人口为重点,深入其聚居地和工作场所,通过举办大型巡回宣传活动,开展免费体检、义诊、咨询,组织有奖知识问答,赠送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挂历、扑克、围裙等小礼品等形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艾滋病知识宣传。活泼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不仅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生活,也提高了他们的艾滋病知晓率,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能力。

  艾滋病检测监测体系覆盖全市六区

  目前,厦门市已建立了艾滋病确证实验室2个,艾滋病初筛实验室31个,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艾滋病检测网络。全市有18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覆盖全市6个区,常年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年平均咨询检测7480人次。2017年1-10月,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完成HIV血清学抗体初筛检测296974人次,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7.6%。2010年起,随着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实施和艾滋病疫情的变化,厦门市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由之前的1个增至6个,分别针对静脉吸毒者、暗娼、医院侵入性治疗人群、外来流动人口、青年学生和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主动监测,每年监测2800多人次。通过综合监测检测体系,收集特定人群中艾滋病性病流行状况及相关信息,分析各类人群中的艾滋病感染率及流行趋势,为厦门市科学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

  增设治疗点 落实“四免一关怀”

  2012年12月1日厦门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正式从市疾控中心转移到定点医院第一医院杏林分院,2017年在第一医院总院又增设一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极大方便了厦门岛内艾滋病患者。这两个治疗点每周开诊,每月提供2次的CD4 T细胞抽血检测服务,较好满足了全市艾滋病病人的取药、治疗和随访检测等需求。

  2013年10月,厦门市印发了《厦门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实施细则》,探索建立“市—区—社区三级病人随访管理模式”,该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优势和作用,给病人就近求医带来便利,提高了随访率和随访频次,使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

  在做好HIV/AIDS患者随访管理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厦门市广泛开展艾滋病病人、感染者关怀慰问活动。“十二五”期间,在市红十字基金会支持下,慰问困难患者400多人次,发放慰问金50多万元。

  开展孕产妇筛查 预防母婴传播

  厦门市积极开展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对阳性者积极采取母婴阻断措施。厦门市所有助产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共50多家机构参加了孕产妇艾滋病抗体筛查血清样本的采集工作,其中近20家还承担了血清样本的初筛检测工作。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厦门市孕产妇孕期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逐年上升,绝大多数产妇孕期就得到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

  保障用血安全 防止医源性传播

  厦门市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的管理,防止艾滋病病毒经血源传播,确保用血安全。各医疗单位积极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用后毁形和有关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防止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目前厦门市未发现本地通过输供血或医源性传播的艾滋病病例。

  全民参与防艾 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2008年,厦门男男性接触者成立了自己的草根组织——厦门志愿者群(后改名为“厦门福桐工作组”、“厦门市彩虹艾滋病咨询服务中心”),常年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开展艾滋病咨询、行为干预、艾滋病关怀等志愿者服务工作,每年干预男男性行为者近2000人,发放男同安全套4万多支,配合疾控机构检测男同血清500-600人。

  2012年7月,厦门市举办了全省首个两岸和香港男男性行为人群志愿者、艾滋病患者代表参加的“关爱艾滋,反对歧视”座谈会。2013年海西同心社在市疾控中心举办厦门分社成立仪式,同年9月集美片区男男志愿者组织——蓝湾社区也加入艾滋病防治队伍。厦门市基督教青年基金会自2009年起深入社区开展艾滋病宣传工作,2012年还申请了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开展针对普通人群的艾滋病反歧视工作。2012年,厦门市一些艾滋病患者成立艾滋病关怀小组,建立了艾滋病患者交流QQ群,为治疗患者提供心理咨询与疏导等工作。

  承接国际合作项目 汲取先进经验

  “十二五”期间,厦门市先后承接了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中国-默沙东艾滋病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极大提升了厦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质量。

  2017年9月30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福建省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厦门市也将出台《厦门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厦门市将针对艾滋病防治的重点、难点问题,更加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继续强化各级政府和部门职责,切实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综合干预的实效性、检测咨询的可及性、随访服务的规范性,全面落实血液核酸检测、预防母婴传播、救治救助等政策措施,探索有效控制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措施,进一步发挥好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力量,继续将厦门市艾滋病控制在较低流行水平。

  链接:厦门市艾滋病流行特征

  ■疫情总体保持在中低水平流行态势,但病例分布呈现地区差异。目前,厦门市6个区按《中国艾滋病流行水平分类标准(试行)》,有4个区已经达到了二类县(市、区)的艾滋病流行水平,即辖区内报告现存活的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AIDS(艾滋病)病人总数在100人-500人区间。

  ■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现住址为厦门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男女性别比为9.7∶1,青壮年人群(20岁-49岁)占85.8%。男性病例远多于女性,主要与厦门市病例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有较大比例有关。

  ■以性传播途径为主,男男同性性传播占比超过异性性传播。2014年起,厦门市新报告现住址为厦门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同性性传播占比首次超过异性性传播。2017年1月-10月份,经性接触途径感染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9%,其中同性性传播占比为55%,异性性传播占比44%。

  ■青年学生病例继续呈现增多趋势。2010年-2013年厦门市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占新报告病例数的4.44%,而2014年-2017年10月期间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占6.31%,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防艾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郑蓉蓉)

  文章来源:http://www.fjhfpc.gov.cn/xxgk/gzdt/mtbd/201712/t20171204_712872.htm